种田用硅肥

国内外对硅肥的认识和硅肥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时间:2022-04-29 阅读:

浅谈硅肥(二)


根据周鸣铮“有关水稻肥料的某些研究论述(下)”《土壤学进展》1981.9和高红莉、蔡德龙等《水稻施用硅肥研究详述》、《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观点:1926年之后,德国和美国先后利用熔渣研制成硅肥进行施用。1930年,日本专家开始进行水稻硅营养研究,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解决粮食困难,科学家采用各种技术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发现了硅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并利用工业废渣开发出了新型肥料─硅肥,在1955年以“肥料法”的形式正式批准将硅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使用,开与 195(年成立口年国胡鲜、(刘永涛:硅肥的应用及开发前景。1997)东南亚地区的韩国、朝鲜、菲律宾、泰国等产稻国已把硅肥列为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黄彬、韩永圣、泰政,硅素的肥料效应及补硅述论。江苏农业科学1997)我国硅肥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小范围开展田间试验(马同生.土壤学进展1990)。近三十年来,水稻硅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995年原国家科委在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召开了“全国首届硅肥生产及应用技术研讨会”,1997年云南省把硅肥推广列入省政府十二项重大科技推广项目,1998年,国家科技部把“硅肥的开发利用”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改果里点推)以员待肥学1999年9月和2002年8月在美国和日本元石台力于网召正,梁永超术会议。2011年9月,世界第四届在肥大云也在T国话人们1对孙素担任本届主席。通过以上这些试验、推广、学术交流,使人们对硅素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世界范围的研究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

体内株体和磷钾的含量没有差别,但硅的含量却显著降低,并且硅素吸收不受Na、C、N和低温处理抑制。由此可推断这个突变品种对硅吸收的变化是由于失去了对硅的主动吸收能力所致。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水稻突变品种的遗传基因进行解析,现在已经成功绘制出了被认为是硅吸收能力低有关的突变基因图RFLP。(Restri 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根从外部吸收的硅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径向进入导管,而后输送至地上部植物体。研究表明,主动吸收型植物导管内的硅浓度,有时远远高于硅的溶解度,这可能是由于硅和某些有机物质结合而存在的缘故。另外,据报道,有机硅氧化物通常不是以单体形式存在,硅酸是与带有大量的OH的糖类或者乙醇类物质结合存在。

单硅酸进入植物体后,共羟基可与各种亲水分子组合,通过相对较弱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S,O(OH):单元,然后水解,终形成氧化硅溶胶。生物体系可以调控无定形S.O(OH)。的聚合度。植物体内大多数S,02均是由S.O.(OH):-zm球形纳米粒子( 10n.m)。后组装成各种形状的结构体。而后在细胞壁、细胞间及某些细胞(如硅质细胞等)内沉淀(硅质化)。硅在叶片表面细胞上形成具有“角质双硅层”(Cuticle Silica double layer)的细胞壁;在叶脉间可以形成成行排列的矩形硅化细胞;在茎杆表面形成大小与形状不同的含硅体。硅被浓缩后具有自然凝胶的性质,但沉积可能与细胞壁上的特定物质有关系。


顶部